文长军缓缓的说道。
什么意思?
陈阳皱了皱眉。
三年大大夫,十年怎么反倒成为了小大夫了?
怎么越学越回去了?
“这是中医行业的一句俗语,意思就是说,学医三年,以为天下没有自己瞧不了的病。但学医十年后,方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渺小。中医尤其是好中医,三年学徒,三年旁听,又三年才有资格坐诊。这个周期从学徒算起至少十年才能出师。”
文长军解释道。
十年学个好中医!
陈阳反复咀嚼了这番话,心中似乎有些明了了。
“好大夫都是熬出来的,三年五年那种,充其量就是个学徒,瞧不了病的。但西医就不同了,四五年就能出师坐诊。中医讲究千人千性,要辩证,要区别。但西医讲究程序,按照程序治疗,可以短时间形成规模化标准化。从效益的角度是看,西医体系成本更低,回报率也高。所以仁和堂只能放弃培养中医,专注于生产药品。”
文长军在仁和堂任职多年,对于这个问题也很有研究。
能够阻碍中医行业发展的恰好就是中医。
因为培养一个中医实在是太耗时耗力。
当年仁和堂就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所以才弃医推药,成为龙头中药企业的。
这样啊!
陈阳似乎有些明白了。
相较于中医,西医更好培养一些,西医体系也容易推广,搭个台子,找几个医生,买点器材药品,就能建一个医院。
反正是按照程序治疗,治死了那是药医不死病,治不死那是他们医术高超。
相反要是培养一个合格中医的话就有些难了。
至少十年没有回报。
现在都讲究效益,搞中医的确没有搞西医赚钱。
这也是中医没落的根本。
“说了中医的问题,再说说中药的问题。以前中药材比较便宜,药效也好,劳苦大众对中医药的接受能力很高。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,西药的生产则越来越廉价,也越来越方便。相反中药材因为属于生物药材,成长周期较长,价格也日益高涨。所以中药也渐渐被市场所淘汰。”
文长军也是痛心疾首。
大凡搞中医的都不想看到这种情况。
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?
果然如此!
陈阳缓缓的点了点头。
治疗感冒,西医一粒药几毛钱几分钱就差不多了。
用中药的话费用就高多了。
成本、便利、认可度,全面的下降。
将来?
还有将来吗?
陈阳第一次对中药产生了怀疑。
“不对啊!”
他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,道:“既然中医药即将被淘汰,为何日韩却能大放异彩,世界百分之九十五的中药销售份额就是他们的。”
既然你说中医药没前途,那么日韩为何干的如日中天?
这不是悖论吗?
“这件事我也研究过,觉得他们之所以能兴。一来是弃医用药,二来呢,走的是高端路线。”
文长军解释道。
弃医用药,这个好理解!
因为日韩压根就没有中医,所以他们只能在药上下功夫。
至于这个走高端路线?
陈阳就有些不太了解了。
文长军道:“欧美市场相较于国内属于高段市场,而他们的定价也很高昂。一般人是吃不起的,能吃得起的就是那些有钱人。这些人吃汉方药和东药根本就没有经济负担,只要体验过药效后,很快就能引起热度。这就是高端路线的好处。”
高端路线!
陈阳闭上了眼睛,仔细想了一下,还很是这般。
可问题又来了!
高端路线虽然能够持续,但很难大范围推广啊?
呵呵!
文长军笑了,道:“他们根本就没想过大规模的推广。一开始定位,就把汉方东药定位为高档药品。中医药业想要流传下去,就不能走大众化的路,要精品化,要走高端路线。让那些有钱人来消费,来养这个行业。”
等一下!
陈阳马上叫停了他,疑惑道:“你是说,把中药定位为……高档药品?”
他心中用起了惊涛骇浪。
不错!
文长军点了点头,道:“不是我说的,是某些人的意思……也是全行业的共识。日韩做品牌,华夏搞加工种植,最终由欧美来消费,这是外国人的布局。我们想要破局,就必须走高端路线。”
对于这个问题,他也是有过深入的研究。
走高端路线,定位为高端药品,让那些有钱人消费养活……
以后中医就是让一般人看不起病,吃不起药,服务于那些有钱人?
陈阳呢喃自语了好一阵子。
接着脑海灵光一闪。
通了,全通了。
一切都明白了。
怪不得,他们对中医不闻不问。
怪不得,他们任由西医挤兑中医。
怪不得,没有人搞中医体系。
怪不得……
怪不得……
陈阳一脸说了几个怪不得,一颗心很快沉了下去。
这是逼迫中医药自我升级走高端化吗?
如果是这样的话,他搞海王的又有什么意义?
他搞中医出海又有什么意义?
中医药不升级走高端化,就会沦为外国资本的供应链。
升级走高端化,就会消灭大部分的中医药从业者。
左不通,右也不通。
死路!
完了,完了!
陈阳面色惨然。
原本以为搞海王为了中医崛起。
但现在看来,他这是扯潮流的后腿啊。
他的努力,他的意义,他的矜持,他的骄傲。
瞬间破裂,心如死灰!
原来六大龙头都是清醒者,唯独我一个被蒙在鼓里啊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